想到醫院,一定是冰冷嚴肅的嗎?當我們背井離鄉、周身不適之時,能否在一個溫暖的「臨時家園」得到足夠的安全感?醫療建筑在滿足常規功能效率外,是否能對病患起到更積極的作用?一所值得托付、讓我們不再感到害怕的醫院環境應該是什么樣子的?
良好通風、充足陽光、色彩豐富
在光線與自然的關系上,該院位于城郊的一片森林當中,周邊天然的景觀非常適合病人居住,病房位于建筑群的最南端,這樣一來無論是自然光線還是南向的森林湖泊景觀利用都非常充分。
公共空間里,醫院的顏色主題趨于當代新造型藝術:藍、橙、灰和白。營造了一種新鮮、愉悅而又安靜的氛圍。充分地考慮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,聽取并吸收了醫生的意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,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推敲。
建筑空間、材料、色彩、聲音、溫濕度等方面的處理。無論是總體環境的構思、單體建筑的設計,還是裝修和家具,都考慮到了人們在功能上和審美上的需求。
但是,有這么兩個醫院...
雷神山醫院
火神山醫院
9 天 9 夜平地建立起一座醫院 ?當全世界都難以置信時中國人辦到了!一座參照 2003 年「北京小湯山」模式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院在 2500 萬網友監工下正式完成。
武漢 "二神山"醫院屬應急集中收治醫院,解決的是最基本的醫療功能需求,滿足疫情的救治需要、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、隔離病患是重點。在這一基礎上,還要追求時效性,即設計建設周期應盡可能縮短。
醫院通風不算優秀,沒有窗戶可以曬到明媚的陽光,內外顏色單調也看不到設計感十足的導視標識。但是他們卻用中國速度給全世界打了個樣兒,他們就是緊急情況下醫院建設的最佳解決方案。
"二神山" 每個病房兩張床,房里空調和通風管道、獨立衛生間、熱水器一應俱全??紤]最周全的無疑是「傳送箱」,外面的人把餐放好,里面的人直接就可以拿到。人與人之間避免反復接觸,從而避免交叉感染。
接診區、負壓病房樓、ICU、醫技樓、網絡機房、中心供應庫房、垃圾處理暫存間、救護車洗消間......10 天雖短,五臟俱全!一個不可能被完成的任務,被很好的完成了。
事實證明,當災難來臨,建筑設計會迅速演變為與救災項目共存的強大力量。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,未來的我們是否應該給生命更完備、更安心、甚至是更體面的治療。
良好的通風加上足夠的陽光可以保障醫院環境的舒適健康,而設計色彩的搭配與綠化植被的環繞不僅有利于緩解醫生病患疲勞、還能抑制煩躁、調節情緒。人性化的標識、以及完備的無障礙設置更是提升患者安全感的良藥。
在治病救人這方面已經有"中國速度" 在為您保駕護航,
在醫療空間設計領域有“領航醫療設計”,
一家國內知名的專業醫療空間設計公司為您全心服務。
去醫院,我不會再害怕了。